環境信息公開內容
(一)排污企業基礎信息
單位名稱:威海金合思化工有限公司
組織機構代碼:91371000798662803P
法定代表人:徐東國
生產地址:威海市臨港區草廟子鎮新苑路369-13
聯系方式:0631-5581573
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的主要內容、產品及規模:
制造和銷售各類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劑產品(該范圍涉及國家專項許可或資質管理的,憑許可或資質證從事生產經營)。(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,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)
目前建設完成設備有反應釜4臺,干燥塔在用2個,年生產能力2萬噸丙烯酸酯類聚合物。
(二)排污信息
1、本項目廢水處理設計原則為“雨污分流、清污分流、污污分流”。其中雨水由閥門控制,直接排入自然環境,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城市管網。生產污水在污水處理站(生化處理)進行綜合處理。污水站設計能力為60噸/天,處理后的清水,經排污口,排到臨港區污水站。
2、工廠內污水經污水站處理染物達到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》(CJ3082-1999)要求后排入污水管網進臨港區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。全廠廢水排放量控制在33噸/天。
3、排放口:工廠設有一個廢水外排出口,不存在跑冒滴漏的非法外排情況。廢氣排放口一個,高度22米。廢水、廢氣每年聯系第三方有資質的檢測公司進行采樣監測。工廠配有化驗室,計劃每月3次對外排前污水進行抽樣檢查、記錄,確保外排水達標。
(三)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。
1、工程在建設過程中,嚴格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則建設水處理系統。2008年投入178萬元建設污水生化水處理設施,對含COD,氨氮、PH等污水排入公司內污水站綜合處理,處理后達到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》B等級的要求后排放。
2、2010年投入103萬元建設使用處理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堿洗塔,收集反應釜各排空管線排出的廢氣。處理效率大于98%,處理后廢氣達到《大氣污染綜合排放標準》表2二級,《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表2標準規定的要求,然后通過22米高管道排入大氣。
3、工程所有設備均采購低噪環保設備,在安裝過程中采用軟連接和橡膠墊減震措施,有效降低噪音。
4、在市、區環保局領導的指示下,配套建設有標準“危廢臨時貯存室”一座,所有企業危廢全部臨時貯存于此,定期通過轉運聯單的形式轉運至威海環??萍挤沼邢薰?。
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其他環境保護行政許可情況。
于2002年公司申請《關于2萬噸/年PVC抗沖改性劑ACR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申請審查的報告》得到山東省環保局批復文號:魯環審[2002]31號。項目于2004年12月開工建設,2006年8月投入試運行,2007年取得山東省環保局驗收意見,準予投入正式運行。文號:魯環驗[2007]7號。
(五)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
根據企業實際情況,可參照以下九方面相應制定具體的應急預案:
1)應急計劃區危險目標的設定
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,將化學藥品儲存處、主生產車間與配電房設定為危險目標。對于危險有害場所確保有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。生產裝置、管道的刷色要符合有關規定;設置防護欄并懸掛醒目的標志。
2)設置應急組織機構、人員和通訊方式
設置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指揮部,負責現場的全面指揮、協調具體救援工作,同時負責臨場滅火、警戒、治安保衛、疏通道路;成立義務消防隊、搶險隊,在社會救援到來之前,做好事故報警、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,負責向上級部門報告,負責聯系廠區各部門進行緊急疏散。安排人員接警接車,負責聯系環保部門控制環境污染。各組織機構及人員落到實處。
3)設置事故應急響應工作系統
建立事故應急響應工作系統,配置各類設施、裝備和材料,防止有毒有害物質外溢、擴散。規定應急狀態下的報警通訊方式、通知方式,如與附近消防中心保持密切聯系,聯系方式公開,確保事故發生時必需的交通保障措施。事故應急響應工作系統包括配套搶險技術裝備、通訊設備及通訊網絡。
4)事故現場控制
在事故現場,事故處理人員應控制污染,防止擴大、蔓延及連鎖反應;清除現場泄漏物,降低危害。事故現場采用紅色警戒布條、拉線封閉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,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定方式、方法為現場周圍50米遠。立即對現場周圍道路采取隔離、并設專人現場引導按指定方向通行,進行交通疏散的同時報警。
5)應急劑量控制及現場控制
制定有毒有害物質的應急劑量控制、現場及鄰近裝置人員撤離計劃及救護措施,以及交通保障、管制措施。
6)專業評估
由專業隊伍負責對事故現場進行偵察監測,對事故性質、參數與后果進行評估,為指揮部門提供決策依據。
7)培訓和演練
平時安排人員進行培訓和演練,通過組織相關人員學習現場基本救護知識,掌握常用應急救護方法,必要時可請有關醫療機構專業人員給予現場指揮;每年組織一次應急安全救援演練,演練內容包括現場簡單急救、泄漏處理、滅火、聯系落實附近醫院及急救車輛、傷員運送、人員緊急疏散等以確保有效應對突發安全事故。
8)記錄和檔案管理
設置應急事故專門記錄,建立檔案和專門報告制度,設立專門部門負責管理。
9)應急預案可行性評審
發生事故后應及時對應急預案設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審,并及時修改完善。